鸡西市鸡冠区西郊乡鱼亮沟记_穆棱_村民_毛公山
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3:54    点击次数:148


煤都第一锹,圣境卧龙骄。

题记:乌金现世开天地,龙脉守望传薪火。鱼亮沟的故事,是大地馈赠的史诗,更是人民奋斗的丰碑。——马奎方

七绝·咏鱼亮沟

穆棱河畔锹煤地,

圣脉龙兴卧伟人。

五色斑斓生态美,

金山雪岭证初心。

山不在高,有煤则名;水不在深,有鱼则灵。鸡西之西,有沟曰鱼亮,三面环山,一面对河,形如聚宝盆。其名甚俗,其地甚奇。

初闻其名,以为不过寻常山沟耳。及至其地,乃知不然。穆棱河水自青龙山来,至此忽折向东,成一曲湾。水深处,鱼跃可及岸;浅处,沙明可见底。六十年前,居民编柳为亮子,置于沟叉,不消半袋烟功夫,可获鱼一筐。鲤鱼鲶鱼之属,皆肥美异常。此鱼亮沟之名所由起也。

展开剩余71%

沟中有山,山形似龙。龙头东向,若饮穆棱河水。龙身蜿蜒,鳞甲皆树。山泉十八处,自龙头至龙尾,次第而出,汇为溪流,终入大河。泉水清冽,村民取以制豆腐,味极鲜嫩;煮茶,别有风味。或言常用此水洗头,白发可转黑。真伪未可知,然慕名而来取水者,络绎不绝。

四亿年前,此地尚为汪洋。三叶虫游于海底,海百合摇曳水中。后经沧海桑田之变,终成今日地貌。古生物学家曾于此发现被子植物化石,距今一亿二千五百万年,轰动学界。山中又有远古人居洞穴,石器陶片,偶可得见。

光绪年间,山东河北流民至此,搭马架子而居,垦荒捕鱼,伐木狩猎,渐成村落。民国初,辽阳人梁雨臣来此垦荒,建梁家街,鱼亮沟遂为其属。村中梨园百亩,五月花开,如雪覆枝头;秋后果实金黄,制成冻梨,远近驰名。

最奇者,村后有山,远望之,俨然人形仰卧。额阔目闭,鼻梁高挺,唇线清晰,身着中山装,连纽扣皆可辨。村民惊为毛主席像,遂称毛公山。或言此山灵气所钟,能护佑一方。每逢节庆,村民登山祭拜,香烟缭绕。

日寇侵华时,于此筑碉堡,设岗楼,强征劳工挖煤。村民不堪其苦,或消极怠工,或短斤少两,暗中抵抗。一日寇闻风水之说,疑此山出能人,竟于二月二龙抬头日,炮轰小龙山,碎其龙头。至今碎石犹存,为日寇暴行之证。

光复后,村民垦荒过度,山秃水浊,灾害频仍。后悟人与自然当和谐共生,乃退耕还林,禁伐护山。三十年间,草木重茂,溪流复清。今入其地,但见古木参天,浓荫蔽日;山花烂漫,鸟鸣嘤嘤。春有杜鹃,夏有凉风,秋有红叶,冬有雪凇。四时之景不同,而乐亦无穷也。

村民今多经营民宿,售山珍特产。林下鸡、冷水鱼、野山菌、五味子,皆为游客所爱。每逢周末,城里人来此小住,晨听鸟语,夜观星空,暂避尘嚣。

临别时,一老者指村口新桥言:"昔年此处唯渡船往来,今则天堑变通途。"桥下穆棱河水汤汤,不舍昼夜。想四亿年来,多少生灵在此生灭,多少故事在此演绎。而鱼亮沟之名,竟由一捕鱼器具而得,亦可谓大俗大雅矣。

山水有灵,见证兴衰。鱼亮沟之可贵,不在其景,而在其能示人以生存之道:顺天时,应地利,睦邻里,敬自然。如此,虽僻远山沟,亦可成桃源乐土。

意犹未尽,兴起,酒意满酣,或诗或词。七律·鱼亮沟颂。穆棱河畔溯洪荒,第一煤锹出此乡。毛公静卧青山伟,龙脉潜藏碧水长。古木擎天荫福地,清泉叠瀑润丰穰。五色斑斓新画卷,冰天雪野亦金仓。词·鱼亮沟颂。穆水之滨,圣境天成,毓秀钟灵。看毛公静卧,龙溪叠翠;煤城初锹,亘古遗踪。肃慎渔歌,抗联烽火,红色基因一脉承。抬望眼,正梨云漫谷,鹿影穿松。四时画卷纷呈,引多少豪情赋振兴。喜春来杜宇,夏盈凉雾;秋摇金浪,冬舞银龙。五色交融,三生有幸,绿水青山福地宏。新时代,更康庄阔步,再启鹏程!

五色山河赋,千秋穆水谣。

发布于:黑龙江省


Powered by 吉林快三开奖形态走势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